从宾州州立大学(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)主校区University Park,到州内以钢铁成名的城市匹兹堡,驱车224公里,大约需要2个小时。
事实上,作为一所为州内学生提供高等教育的学府,Penn State总共有20个校区,许多本州学生可以在家门口就完成四年学业,或者通过2+2的折衷方案,在最后两年才来到University Park进行学习。
(Penn State - Greater Allegheny)
个别校区,比如Greater Allegheny,就干脆坐落于匹兹堡的市郊。比起百公里外的主校区,与匹兹堡市内的名校卡耐基梅隆大学似乎应该更有渊源。
但可惜了,这种联系只能是旁观者的一厢情愿——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(CMU)作为国内有口皆碑的世界级名校,在广大申请者眼中,对Penn State的领先优势大概略等同于北航对北京联合大学的碾压。
但事实上,就算我们都喜欢拿排名说事,也会发现CMU和Penn State的差距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巨大。在US News美国大学稳定在60和QS世界大学100左右的Penn State,与CMU的名次之差,长期保持35(US News)和50(QS)的水平。这样的数据,似乎未达到“不可望其项背”的程度。
所以我们的标题——Penn State和CMU,我们都有远大的未来——真的不是一句玩笑吗?
20/21申请季落幕时,多数学子都已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。这些offer,有些可能达到或超出递交申请时的预期,也有可能会略显失望。对于未来,你是否已经有了计划和信心?
海拓全规划想借此话题,再来回顾下申请中不太功利的那些部分吧。
一、分数弱化
假设其他条件一致,大学在一名提交SAT1600分的申请人和另一位没有标化分数的学生之间会做出何种选择?
答案似乎并不乐观:如果真的希望一视同仁,大学完全可以采取无视标化(Test blind)政策,即申请者无需提交标化分数。令人遗憾的是,所有顶级大学中,采取这一政策的只有招生规模仅区区数百人的加州理工学院。
披露提交标化学生比例的院校寥寥无几:早申请中,宾大有24%的录取学生没有标化成绩。常规申请中,杜克和圣母大学表示本届录取学生中分别有44%和34%没有提交标化分数。
明年,所有的学校继续沿用标化可选政策,这个变化也许可以用辩证的视角来看待:
一方面尽管标化分数弱化,但招生选拔的竞争惨烈程度丝毫没有减弱。
但另外一方面,也有一定比例未提交标化的学生,获得了进入名校的机会,这在过往是不可思议的。
那么在招生办评估候选学生入学资格时,除了标化之外,其他申请要素(GPA、课外活动、竞赛、、学术能力、高中声誉、入学诚意、支付额能力等)似乎也将起更大作用。
对于非考试型选手的综合人才,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?
二、录取集中
相比标化分数的利好消息,录取集中并无法广泛地照顾到多数学生。
本申请季,Common App数据显示,尽管申请人数变化不大,但人均申请数量增加显著。
《高等教育纪事报》援引位于科罗拉多州的Liberty Common高中升学主任坎贝尔(Diane Campbell)称,“我的学生平均申请了15-20所学校。往常他们只会申请5-10所。”
今年,中国学生同样不甘落后,增加申请学校数量成为常态,甚至不少学生申请院校数量达到30-40所,选择英美或多国同申也不在少数…
在标化分数这一核心评估指标大量缺失时,美国高校更多地根据申请人高中声誉和GPA选拨包括中国学生,这造成一线城市头部高中的少数优秀学生囊括多个精英名校的录取,而其他大批学生颗粒无收的窘况。
入读意愿(Yield rate,发出offer数量与最终入读人数的比例)也成为招生官重点考量的标准,这方面美高党显然更有优势,而国内offer则明显向头部学校靠拢。
数据显示,北上广深多个知名高中均存在这种现象。你眼中不如意的offer,也许只是这个残酷申请季的缩影,并不代表你的真实水平!但由于每个学生只能到一所学校就读,这必然导致部分院校在华入学率的下降;在接下来的下个申请季,美国院校是否会自我纠正,预防offer过度集中状况的再现,值得关注。
三、招生是门生意
—但你的教育不是!
归根结底,美国大学招生是一门生意,其选拨重点并不在于申请人,而是学校的需求。申请人本身具备的“价值”并非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,关键在于他/她是否符合学校的招生标准。每所院校都有其不同诉求,这些需求也并非一成不变。
佐治亚理工学院招生主任克拉克表示,新冠疫情造成的变数,诸如标化分数缺失、申请人数飙升、如果获得录取谁最可能入学等问题,使得高校倾向于独立于申请者,而更关注满足其自身的招生偏好。
《高等教育纪事报》编辑塞林格教授(Jeffrey J. Selingo)印证了这一说法。在过去12个月内与数十位高校招生主任及招生官交流,他表示每一位招生领导都提到所在学校五花八门的招生诉求,这些偏好包括多招支付全额学费的学生、确保校长青睐专业项目的生源、多招些女生或男生、多招来自某个特定区域的学生等等。
你的未来更绝非一封录取通知书可以预知——在疫情下的申请季,Penn State还是CMU,对你过往付出的总结意义已被大大削弱。
相对地,我们建议你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院校:如果你正从一个挣扎的线上学年走出来,直接上手高强度的大一课程,可能极具挑战性并进一步摧毁你的信心;国际学生多且校园生活丰富的州立大学,也不失为开启人生新阶段的选择;假设你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,在习得专业技能以谋生前,最后享受一段不受约束的学生生活,小而美的文理学院也同样值得考虑。
相信我们,盲目追求“菁英”而被压力毁掉,和如鱼得水、循序渐进的案例,有时候竟一样多。但更多的,请相信你自己,你的未来,不会被你的大学名字而定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