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,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。主要包括:
· 物理学习环境 ·
· 资源学习环境 ·
· 情感学习环境 ·
1、物理学习环境
当学生来到线下校区学习可能会碰到自己的同期、或者其他学校的学生。当大家都身处于同样一个安静的环境时,会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,尤其学生们之间也会进行课程的讨论,包括作业进程,申请学校的进度,各项考试的成绩,以及是否已经有拿到Offer等,这样会自然而然地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。这是在网络、在家都难以体会到的。

其实在学校,学生们也会聊这些,但在线下校区人数精简,同时会有老师的督促,环境也更为安静,更加适合潜心学习,这些都是学校里难以达成的条件。
2、资源学习环境
对于课堂教学来说,完全依靠学生自己来查找学习资源是缺乏可行性的。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海洋,学生的时间和精力、检索信息的能力有限,且学习资源的质量也良莠不齐,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干扰。
因此,教师应把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、数字化,优化整合信息资源,以增加其易用性和共享性,围绕学生需要合理组织信息资源,保证资源、信息的及时供给,这一点学校能够做到前半部分,将资料整合,可是却无法同时顾及到所有的学生,因此每个学生不一定能够获取到自己想要的资源。
而我们的存在,在于能够把大量混杂的知识总结并且分门归类,针对于不同学生的需求,能够精准且快速地获取资料并且及时提供给他们,这一点也是在家和在学校里无法达到的。
3、情感学习环境
学生的心态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整个的学习效果,前面的物理环境以及资源环境都属于外部客观条件,改善起来较为容易,但是学习的心态往往都是学生自己主观因素所决定的,负面情绪会很大程度上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,从而直接体现在学习态度上。
海纳全规划的督导老师曾经遇到过一位IB校12年级的同学。当时他已经进入了申请阶段,但是语言成绩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状态,同时学校里的IB考试成绩也不理想,过重的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压力,让学生十分沮丧一度想要放弃学习。
老师们一再劝导,为他提出一步步具体的解决方案,近期第一步先专注于眼前的学校考试,然后第二步把IA和文书完善,第三步从语言成绩的单项分开始抓。大约过去了两个月,学生顺利将学校的考试通过,并且向大学提交了申请,语言成绩相较于之前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。

国际学校的学生们更加充满个性,也正因为如此,他们更加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去督促他们,给他们提供能够营造出学习氛围的场所,提供想要的资料,提供一个可以随时交流内心的地方,而为了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三点,恰好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所在。